晚唐浮生_第137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374节 (第3/3页)

也只是让大部分人稍稍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??如果此时征收重税,定然会产生官逼民反之事,因为他们是真的穷。

    ??“漠北三城,各有镇使、理蕃院官衙,分领部落数十。”邵树德说道:“传令下去,各部落象征性交一点即可,以牲畜、皮子充抵,具体数额你们斟酌下。”

    ??按照邵树德本意,草原诸部可以完全免税,因为真看不上他们那点财货。

    ??内地一些地方同样如此。比如,朝廷压根不会从安西道拿走一文钱的赋税,甚至还多有补助,以加快地方建设。

    ??被分成三大块的漠北草原同理,没必要用他们的钱。

    ??但用不用是一回事,收不收则是另一回事。

    ??流官、驻军、收税,是实控乃至主权的三大象征。

    ??临远、无上、绥远三城镇守使分管军事,理蕃院派出的梅录分管民政,三城各有三千禁军屯驻,前两项主权已经行使了,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项收税。

    ??收还是要收的,哪怕象征性交一点,哪怕这些税最终还是用在他们身上,这个过程一定要有。

    ??以杨爚为首的理蕃院系统,之前定下了一份详细的草原征税方案,甚至具体到了某个部落要交多少牲畜、多少皮子。

    ??方案做得很详细,说明几年下来,他们已经把漠北草原的情况摸得比较清楚了,这很好。唯一的问题是收取的税有点重了,基本是按照“什一税”的标准来的。短时间内或还好,时间长了定然出乱子——即便不敢造反,我走还不行吗?

    ??“臣遵旨。”杨爚与几位下属互相看了看,决定回去修改征税标准。

    ??穷一点的部落,交个十匹八匹马、牛、骆驼了事。

    ??富一点的部落,略微多交一些。

    ??作为赋税征收上来的牲畜,分送至三城,交由当地的梅录管理,作为官牧的补充。

    ??官牧畜养的牲畜多了,就出售一部分至中原,换成茶叶、瓷器、丝绸等奢侈品,再出售给草原贵人,所得钱财就留在当地,应付各项开支,比如向屯垦百姓购粮赈灾等等。

    ??在圣人眼中,整个漠北草原的地位和安西道一样,是需要财政补贴的地方。

    ??“太子有什么看法?”邵树德看向儿子,又问道。

    ??“陛下,儿曾至大鲜卑岭巡视,草原诸部确实困苦。”邵承节说道:“五年西征,他们起码参与了三年,消耗极大。不少人甚至沦落为牧奴,为头人放牧,生活一落千丈。不然的话,阿保机也不可能煽动那么多人跟着他造反。而今财税改革,儿全程看下来,对汉地所施行的方案并无意见,唯觉草原赋税过重。今消其重税,儿觉得甚好,不过就是花点钱罢了,漠北那几十万人,朝廷还养得起。”

    ??邵树德笑了笑,说道:“不错。做事不能只看小利,要有大格局。”

    ??说穿了就是资源分配的问题。

    ??富裕地区觉得自己辛苦挣来的钱,被朝廷拿去补贴他素不相识的人,心理肯定不爽。

    ??不光中国如此,其实外国人也一样不爽。

    ??以德国为例,富裕的巴伐利亚州交上去的税,要有一部分被政府拿去补贴原东德穷兄弟,开心吗?

    ??但国家嘛,总是相忍为国。安西、草原、黔中等地,从财政来说,肯定是亏本的,但你能怎样?全部舍弃吗?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??“阿保机畏惧王师,率众远窜,你觉得他会跑去哪里?”邵树德又问道。

    ??“儿断定他向西跑。”邵承节说道:“一如鞑靼旧事。”

    ??诸鞑靼部落的西迁,从回鹘崩溃那会就有了。

    ??回鹘汗国的覆灭,对草原来说是一件大事,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
    ??汗国东部的契丹人、奚人先后崛起,一番较量后,奚人败北,沦为附庸,契丹南下蚕食唐境,东讨渤海,北伐室韦、女真,西征鞑靼、乌古、霫,不可一世。

    ??或许正是契丹的崛起,导致三十姓鞑靼的骚动,于是一波又一波的西迁浪潮开始了。

    ??而今契丹已为大夏所灭,鞑靼西迁的势头有所衰减,但总有些人不愿头上顶着一个官府,继续西迁。

    ??正西走不了,那我就先向北,再往西,总之要跑路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