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七十六章 言之有理 (第1/2页)
真要到时候自己一句话驳回了这个请求,那散布消息的人不也要落个尴尬,不过也保不准真有这样的人,吃饱了撑着没事,就喜欢没事找事。 朱棣暗自琢磨了起来,如果真的是有人走漏了风声,让唐兄弟无意中得知的话。 那他这个当皇帝的,就得好好查一查,看看是哪个官员敢这么大胆,公然把朝廷的一些決议,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流传出去 到时候少不了要重重的责罚! 所以朱棣立马摆出一脸震惊的模样 “唐兄弟,这你确定吗,朝廷真的要恢复科举了?“ 莫非你已经收到了什么小道消息,不知可否与我分享 唐均立马摆了摆手。 “有个锤子的小道消息,现在即使是在朝廷内部,估计也只是停留在草案上,但是我可以确定,这个草案马上就会变成现实,最晚在九月中句,可能就会向全天下正式宣告了。“ 朱棣不由得微微了皱眉头。 按照唐兄弟这么说的话,那就是朝廷中没有人,把这消息当做谈资流传出来。 这一切都是唐掌柜根据自己的能力,分析推断出来的。 一想到这里,朱棣就不由得有些头皮发麻。 卧槽,唐兄弟的推算之功,终于又重现江湖了,准确的说,这应该是极为恐怖的分析能力 大体上和之前分析出北方暴,以及河东旱灾差不多的情况,又是提前预知了,即将到来的朝廷重新组织科考。 朱棣立马在书房一边把那把椅子过来,然后正襟危机。 “唐兄弟,你给咱说说看吧,究为何如此笃定?我看现在没有一点明确的兆头啊,为何突然朝廷就会里开科举呢?” 唐均也三两步走回到书桌前的那张椅子上坐下,二人就这么对坐 “首先明确一点,重开科举是必经之路,这是一种广纳贤オ,极大扩充官员队伍的好方法。” 朱棣这回倒是点了点头,这个说法他是确信无疑的 科举制度首创于隋朝,也就是明朝人口中的科举前朝,对于这种制度,朱棣曾经仔细研究过。 不同于更早时代的察举制,九品中正制等其他选技人才的制度,科举制所普及的范围更加广泛,不仅仅局限于那些知名人物,或者名门世家的子弟。 而是进一步把范围扩大到了塞门子弟,以及一些能够读得起书的普通家庭,范围変广了之后,考察的科目也经过细细的筛选,能够选拔出来的人才自然就变多,同时变得更加有针对性。 这是一种极其优秀上乘的选拔人オ方式,朱棣对科举制是没有任何否定态度的,他考虑的只不过是,需不需要在这个时候恢复科举制。 看到朱棣点头,唐均也就接着继续说道:“自从前朝灭之后,天下陷入乱世之中,科举制自然而然的也就中断了,而我大明虽然统一天下,但是之前几个年头,都依日处于镇压各地的叛乱之中,同时本身国力尚且薄弱,天下局势略微有些不稳定,所以即便重新开设科举制,一来也不会有太多考生报名,来也会受到局势的影响,起不到相应的数果 科举制自从元朝灭亡之后,就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。” “请侯争霸时期,自然是不会有任何势力想起这个制度,明建国前几年,也就是